你的位置:主页 > 茶资讯 >

蒙顶山茶代表茶诗赏析(上)

2020-09-09 21:41

一、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公认的中国第一茶联。茶、水二者成就千古姻缘,要先从“扬子江心水”谈起。

唐代张又新所著《煎茶水记》提到“水与茶宜者凡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南零水又称中泠水,位于江苏镇江金山。言即中泠泉水(扬子江心水)为当时最优质的泉水。

李肇《唐国史补》评价:“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说明蒙顶山茶在唐代已是天下第一茶。

最早将“扬子江心水”与“蒙山顶上茶”相提并论的,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他在《卜居》诗中写到“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

元代李德载在其撰写的一组共10首小令的元曲《中吕·阳春曲·赠茶肆》中的第三首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中称赞:“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

“蒙山顶上春光早”言指蒙山顶上春茶早,早即贵也;“扬子江心水味高”意指水品位高。在李德载看来,“蒙山顶上茶”是极品之茶,而“扬子江心水”则是泡饮茶的最佳水,可见当时茶肆广用中泠水冲泡蒙顶茶来招待饮者,已是极高的境界。而事实上,早在唐代、宋代,蒙顶茶就扬名中外,对于蒙顶茶的文字记载多见于名人诗中,其中,李德载的小曲用“好水配好茶”的对应之说成为旷世经典。

后来,明代陈绛在其《辨物小志》中写到:“世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可见,这联名句已从李德载的小曲中脱胎出来,演变成脍炙人口的谚语,又被人们用为茶联,广泛流传至今。

天下好茶,皆需好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已成好茶好水的千古绝唱,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刘枫题词)

二、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此诗句出自有“诗魔”之称的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的《琴茶》。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山西太原人,晚年号香山居士,曾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该诗全文为:“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这首诗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诗人春辞去刑部侍郎官职,赋闲东都(洛阳)时所写。首句写他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遭馋毁贬谪,有愤愤不平之意在其中。第二句写诗人辞官退隐之后再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博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第三句形象描写了诗人赋闲后把品茗听曲作为最高精神享受的惬意之状。“渌水”乃古代名曲,是唐代宫廷和文人雅士中知名度很高的词牌。诗人将最受众人称道的蒙山茶与当时闻名全国的琴曲《渌水》相提并论,视为知己。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愿为国效力却报国无望的无奈,折射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念。

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此诗句出自宋代著名诗、书、画家文同的《谢人惠寄蒙顶茶》诗。文同(公元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四川盐亭县)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历任邛州(今四川邛崃)、大邑(今四川大邑)、陵州(今四川仁寿)、洋州(今陕西洋)等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著有《丹渊集》。

该诗全文为:“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苍条寻暗粒,紫萼落青鳞。的皪香琼碎,髼松绿趸匀;漫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冰霜凝入骨,羽翼要腾身。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玉川喉吻涩,莫厌寄来频。”

文同是四川人,熟知蒙山茶。全诗第一句“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就对蒙山茶作了高度概括和评价,树立了蒙山茶为代表的巴蜀茶崇高神圣的地位。接下来的100多个字,诗人不仅详细描绘了竞相采摘蒙顶春茶的场景,而且细致描写了蒙山茶的品质、特点以及品尝蒙山茶的情况和茶的功效,还形容出喝过蒙顶新茶之后身心清爽的感受,同时对饮茶后飘飘欲仙之感尽发慨叹,并且希望远在西蜀的友人再多寄些茶来。作者既为诗人,又为画家,故“诗中有画”。“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则由茶之美好升华到人之高尚。

四、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此诗句出自明代中期诗人、政治家黎阳王(王越)的《蒙山白云岩茶诗》。黎阳王是指王越(公元1426年 -1499年),黎阳人,即大名府浚县(今天的河南省浚县,浚县古名黎阳),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曾官至兵部尚书、巡按四川。谥号襄敏,追赠太傅。著有《黎阳王襄敏公文集》和《黎阳王太傅诗文集》。

该诗全文为:“闻到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这首诗直抒胸臆,盛赞了蒙山白云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所产茶叶的品质。首句高度赞扬蒙山茶品质优异,称赞其好喝,且生长深山;接着描绘其形状:“冰绡剪碎”、“石髓香粘”、“蟹眼”、“酪奴”。其中,蟹眼是煮茶沸腾前的水泡、水花,酪奴则是茶的别称。蒙山茶既少且贵,“束帛不易一斤蒙顶先春”,只有少数王公贵胄可以品尝到,作为平民的陆羽,也就只有听到而未品到了。总之,王越品尝蒙山茶后,对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时未对蒙山茶作出客观评价,没有将其评为世上最好的茶而打抱不平,特以此诗为蒙山茶正名:“应是人间第一茶”。

五、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

此诗句出自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诗人文彦博的《蒙顶茶》。文彦博(公元1006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曾累仕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九十二岁卒,封潞国公,亦称文潞公。著有《潞公集》。

该诗全文为:“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公家药笼虽多品,略采甘滋助道腴。”

这首诗是诗人对蒙顶茶健身减肥功效的现身说法。旧谱指的是昔日的诗作;露芽,指的是蒙顶茶;醍醐,指的是精制的奶酪,而公家药笼即国家储备人才。文彦博在诗中盛赞蒙顶茶堪比醍醐,可入公家药笼(国家珍贵财富),是旧谱最为称道之物,饮之滋味甘美、回味无穷,有助消其“腴”(腹下脂肪)。后人认为这首《蒙顶茶》是描写蒙顶茶滋味最为形象和传神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