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20:04
"契茶去"典故
唐代赵州从谂(shěn)禅师曾在柏林禅院(当时叫观音院)主持40年,有着"吃茶去"、"庭前柏树子"等几桩有名的禅门公案。最有名的就是"吃茶去"公案。
1000多年以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对"吃茶去"这三个字历来也是见仁见智的,这三字禅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也从而奠定了赵州柏林禅寺是"禅茶一味"的故乡的基础。
“茶禅一味”的典故
“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PS:据考证,此为假也,日本奈良大德寺无此书法真迹。)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
PS: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依旧涌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
赵朴初的茶禅诗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著名的佛学家、社会活动家及书法家,宗教领袖,民进成员。喜茶,谦称"茶篓子”,朴老的茶诗,颇得茶禅真谛。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朴老访问日本,拜访了京都清水寺一百零八岁的长老大西良庆。中国及日本的茶人,称一百零八岁为“茶寿”。大西良庆长老以香茶待客并赠给朴老一木制茶盘作为茶寿留念,上刻长老“一“字及”吃茶去“法语。朴老深受感动,特献以汉俳三首回赠:
山茶特地红,三年不见见犹龙。华藏喜重逢。
茶话又欣同,深感多情百八翁。一席坐春风。
惠我以汤盘,历历孤明一字禅。将心与汝安。
主人赠以茶盘,诗人贺以茶诗。朴老的这次访问,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又增添了一段友谊佳话。
茶寿
茶寿,是108岁的一种说法。之所以是一百零八岁的雅称,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