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8 16:10
和乌旦一样,毛蟹的发源地也在大坪,但这次找寻毛蟹的足迹却不是从大坪开始。在安溪县城海选茶样时,有一款茶——而且是返青的茶——从众多茶样中异军突起,引起我的关注。我所关注的并不是它的返青,而其返青的青味背后隐藏着的丰厚的质感,一般是茶树树龄较大、或者生态较好的茶才有的。而茶叶之所以返青,可能是由于其初制工艺稍有缺失,只要后期稍微复火,即可去除青味,使其恢复原有的光彩。据了解,这款茶来自距离安溪县城约不到半小时的车程的阆苑岩无尾崙,茶样是去年的春茶,品种以野放的毛蟹为主,毛茶制成之后一直常温保存,一年来没有复火精制过。
阆苑岩无尾崙的生态完好,坡上的有机茶园与花草混长,萱草、山樱散落梯田间,几乎看不到光秃的土地,比起许多一层黄土、一层矮茶树的单调景观让人舒爽许多。野放的老茶园隐藏在这片生态茶园的最深处,及肩的杂草几乎掩盖了进出的通道,同行的陈记者舞动一杆枯树枝在前开路,后面几人也时不时拨动身边的草丛驱蛇。这片野放的茶树林品种以毛蟹为主,茶树高约三、四米,茶园女主人刘秋玲表示,这片荒废的茶园是她家人承包下山地开荒时偶然发现的,早年茶农的品种意识薄弱,仅仅希望地尽其利,准备的茶树植栽用尽却还有余地时,会用最方便的方式取得茶苗接着种,直到把地种满。
这种种植方式往往带着相当程度的随机性,也就造成一片茶园中混杂多个品种的情况。刘秋玲推测这片茶园的树龄约有六、七十年,荒废期间一直没有人为管理,才赋予茶树任性成长的空间。因采摘困难、制作成本偏高,也为了维持成茶的品质,故而这片区域只采春茶。原以为有机会将这款好茶推荐给熊猫的茶友,然清点之后……库存不足!而今年的春茶则在焙火时焙伤了,令人惋惜。
最终,还是依照发源地选茶的原则,在大坪选定另一款品种香显著又具产地特色的毛蟹茶,唯这款毛蟹现在还是毛茶状态,具体成品如何尚需后期调试。目前已就这款毛蟹与制茶师商定了精制方案,希冀成茶可以既保持毛蟹特有的清高香气,又有醇和而有韵味的茶汤,香水兼得,品质稳定。然而,要拿捏到怎样的度、具体又如何去操作,才能让这款毛蟹做到自己的最好,还需要反复而耐心的试制与调试。然而,从试制-选样-调试到最终的精制-成茶仍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周期,这款毛蟹最终会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给茶友们,还是一个未知之数。这里就先留一个念想,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