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7:11
茶,已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茶叶的饮用价值,相信不用小编多说,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安溪白茶属于什么茶呢?
对安溪白茶的定义是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同美村阆苑岩,相传清代已有。主要分布在安溪县。安溪县是著名的“乌龙茶之乡”,所以安溪白茶一般用来制作乌龙茶。
茶树特性:
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底4月初。产量较低,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7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7%、茶多酚29.4%、咖啡碱3.4%。制乌龙茶,香气高爽,滋味浓苦,民间常作药用。抗旱性与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叶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或绿,叶面平,具光泽,叶缘平,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渐尖,叶齿稍锐浅密,叶质较薄软。芽叶黄绿带微紫色,茸毛少,节间较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2.5g。花冠直径3.1cm,花瓣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安溪白茶适合栽种在福建中低海拔乌龙茶茶区。栽培要点:采用壮苗种植,增加种植密度,及时定剪,加强肥培管理,培养丰产树冠。采养结合,采摘标准为“小至中开面”,以“中开面为主”。
安溪县是“乌龙茶之乡”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安溪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勤劳勇敢、聪明睿智的安溪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安溪县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安溪县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
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2018年安溪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7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2018年10月,安溪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63。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
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
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属于半发酵茶类。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
综上,安溪白茶不是什么茶叶,是一种茶树,一般用来制作乌龙茶,尤其是乌龙茶中著名的安溪铁观音。
白茶的发酵工艺是啥?许多认为白茶是沒有历经发酵的,事实上白茶是这种微发酵茶,白茶在萎凋的全过程的开展了轻度的发酵,仅仅由于发醇水平太低,因此叶绿素的转变过少。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A.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18~25℃,相对湿度70%~80%;夏秋茶室温30~32℃,相对湿度60%~75%。工艺流程: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开青”或“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5~1.0kg(春茶每筛0.5~0.8kg,夏秋茶1.0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10~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次并筛萎凋总历时35~45h,第2次并筛后继续萎凋12~14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B.复式萎凋
所谓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复式萎凋全程进行2~4次,每次20~25min,历时1~2h日光处理。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轻晒,日照次数和每次日照时间长短应以温湿度的高低而定。
春茶初期室外温度25℃,相对湿度65%左右,每次晒25~30min,晒至叶片微热时移至室内萎凋;春茶中后期,室外温度30℃,相对湿度57%左右时,每次日照时间以10~15min,即移至室内自然萎凋至适度。
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64%~80%,萎凋总历时48h左右,并分别于32h和40h左右进行2次并筛,至萎凋适度。
C.热风加温萎凋
萎凋室内装设热风装置,萎凋间的室温应控制在29~35℃,湿度65%~75%,历时18~24h。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开始加温1~6h,室温29~31℃;7~12h,室温32~35℃;13~18h,室温30~32℃;18~24h,室温29~30℃。
当萎凋叶含水量达16%~20%、叶片不贴筛、茶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为深绿、芽尖与叶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由于加温萎凋时间偏短,内含物转化不完全,因此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熟处理。
堆积厚度25~35cm,堆中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历时2~5h;当叶色由碧绿转为暗绿或灰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烘焙。
总之,白茶的确是经过发酵的,该发酵发生在萎凋工艺中。
白茶在放了很长期以后会自然氧化,慢慢变为红色的白茶,人们称作老白茶。那麼为何白茶放了很长期以后会变为红色呢?白茶变为红色由于产生了氧化。
白茶鲜叶新鲜度是指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新鲜度好的白茶鲜叶,在制茶中能使内含物充分转化成对茶叶品质有利的物质。
白茶鲜叶从茶树上采收下来后,生命活动仍然进行,随时间的延长,叶内水分不断蒸发散失,叶温提高,呼吸作用随之加强。呼吸作用使鲜叶内含物分解消耗而减少。
据分析,在20℃条件下,鲜叶贮藏24小时,鲜叶失水19%,干物质消耗5%,多酚类减少50%,鲜叶品质大为下降。影响白茶鲜叶新鲜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鲜叶呼吸作用,使叶内糖类分解,产生二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叶温不断升高,叶子发热变红;
二是白茶鲜叶堆积时间过长,通气不良造成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叶温提高,促进内含物加快分解,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使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热量,叶堆内出现酒精味,使叶子变质。所以白茶鲜叶必须妥善管理,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白茶应该怎么存放才能变成品质好的老白茶
一、白茶存储注意事项
避光:储存的场合要注意是在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密封:白茶的自然陈化来自于茶叶内物质的转化,因此必须储存在密封的容器内,比如密封的铁罐、罐口密封性好的瓷罐、锡罐等,如果使用紫砂罐、陶罐等透气性好的容器时,最好能用铝箔袋或塑料袋套住茶叶。
在密封的环境里,也可以防止茶叶中水分的增加,正常情况下,白茶的含水率在5%左右,过高容易发生霉变。若是在南方的茶客,建议不要直接贴墙和直接接触地面来放置茶罐,从而减轻南方潮湿天气对白茶存储的不良影响。
常温:白茶无需在冷藏条件储存,一般在0℃—30℃。若是在北方的茶客,需要避开北方冬天的暖气片。在储藏过程中,温差变化过快、忽冷忽热的地方也不是储存白茶的好地方。
无异味:茶叶极易吸附各种气味,所以储存白茶时要避免接触各种具有杂味、异味的东西,甚至是不同的茶类也不要放在一起储存。这点应该是每位茶人的共识,因为应该也不会有人希望喝到。
二、白茶存储方法
暖水瓶储藏法:
暖水瓶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工具,密闭性好,温度相对稳定,因而用来储存白茶再合适不过了。用保温瓶保存白茶,只需将白茶茶叶装进新买的暖水瓶中,密封好即可。
冷藏储藏法:
用冰箱冷藏保存茶叶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只需将茶叶用袋子或者茶叶罐密封好,将其放在冰箱内储藏,温度最好为5°。如果是家庭存储只要先将白茶用锡纸袋密封包装后,在置于密度高、有一定强度、无异味的密封所料袋中,然后放入冰箱存储。如果短期内(20天左右)内喝完放在干燥阴凉处即可,如果长期保存(一年以上),那就置于冰箱中单独存储,可使茶叶保持如初色泽。
木炭储藏法:
木炭储藏法是因为木炭可以吸收湿气和异味,保存时取适量的木炭装入小布袋内,放入存放茶叶罐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在罐里,在密封坛口,木炭应每个月换一次。
罐子储藏法:
罐子储藏法也是常见便捷实用的保存方法,将茶叶放在茶叶罐里保存,以防压碎,茶叶罐的选择,以锡罐为上,铁罐、纸罐次之,要求密封性要好。
生石灰储藏法:
生石灰保存法的原理和木炭保存法差不多,保存前应该先用生石灰吸湿,再存储密封干燥的容器里。由于白茶的干茶质地疏松,孔隙较多,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因此要远离化妆品、樟脑丸等散发性气味物品,最好单独存放,否则吸附异味的茶汤会很难喝。
总之,白茶存放了很长时间之后会珠江变成红色,但前提是要好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