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茶知识 >

喝茶心得整理 对“茶”的理解

2021-04-22 17:35

  1、没人能做到对茶100%的了解

  茶是一个很深奥的门类,想要完全搞懂,没人能够做到。

  2、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不管是制茶大师还是普通茶商,对茶叶的理解都添加了主观印象。

  3、茶是一种文化,但更是普通口粮

  把茶文化拔到过高的位置,不懂茶艺就不能喝茶纯属无稽之谈。有多少人家有茶台?又有多少人有条件在公司用盖碗泡茶?最广泛的喝茶者,只不过是把茶当做解渴的水,喜欢这个味道罢了。

  4、所谓“玩茶”的那都是土豪

  玩茶,把茶当做一种乐趣,那确实得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如果连饭都吃不上,连生活都没过好,就谈玩茶,那只能说是“思想高尚”了。为什么普洱很多都是包山头、包树?大多是些事业有成的老板,真的在玩了。

  5、茶农的茶价钱未必低,而且产品不稳定

  走过一些产区,也见过一些茶农,总结下来,他们的价格并不低(亲戚除外)。首先真正的茶农很少直接在外销售,大多是把鲜叶卖给当地茶厂(有些是茶厂直承包,定点收购的);其次茶农如果直接在外销售那也是加了一道销售步骤,其实还是有中间商,只不过中间商是自己家里人。另外,他们的产品并不稳定,规模小很难做到品质的统一。

  6、买茶,越是固执,越容易“踩坑”

  有些喝了一段时间茶的人,就会非常顽固,不受外界干扰,坚定的选择自己认为对的。这样很容易在一个坑里踩到很深。因为除非你有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否则你对面的茶商一定能找到你的弱点,只要让你信了,其他就简单了。这种事,我还真的见过。

  7、越是知名的茶,越要小心谨慎

  “金骏眉”、“正岩肉桂”、“西湖龙井”……这些名茶实在太有名了,想要鱼目混珠的基本都挑这些茶下手,受众基础好,能卖得出高价。真要是一些小品种,还要教育市场,“造假”成本过高。

  8、送礼的茶,越是包的好,越容易不好喝

  我们送礼一直比较讲究面子,在北方更甚。豪华包装,盒子比茶贵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正也是“送的不喝”,可能这份茶礼也是别人送给他的。相反,有些包装很单的茶,客人进门就会嘱咐“好茶,一定要自己喝”,这种,基本都是投主人所好专门挑的。送的也是个好茶之人。

  9、踏踏实实喝茶很重要,不要妄下定论

  学喝茶,不是游戏,可以多种尝试,但是不要随便,既然尝试,就要敬畏,乱下定义的结果就是一无所成。

  10、只靠喝是喝不明白的

  不了解全过程,怎么能分得清?当你钟意某一类茶时一定要尝试深入去了解他的全部。

  11、买大厂只是图个“放心”

  但只是相对放心,想要喝到真正放心的好茶自己还是要多下点功夫。

  12、工艺不是万能的

  工艺是很重要,但等级不高的鲜叶,工艺再精湛也只是锦上添花。

  13、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批茶

  口感常年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喝出细微的区别。

  14、自然香气一定不会让人不舒服

  如果一款茶的香气让人有不适,除了工艺问题,还有造假的可能。

  15、嫩芽茶不一定最好

  不同茶树品种适制茶类有不同的采摘标准,全是嫩芽不一定能达到品质要求,比如大叶种多是芽叶同采才有滋味。

  16、高端茶都不便宜

  99元的金骏眉只是个噱头,高端茶的成本一定不低,贪小便宜吃大亏。

  17、不要盲目猎奇

  在没有一定判断本领的时候,尽量走老茶友走过的老路,盲目猎奇的结果通常都不怎么好。

  18、茶不是药

  即便是老白茶也不可能代替药物作用,喝茶减肥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不谈剂量只谈效果的只能是耍流氓。

  19、茶不可以代替水

  喝茶作为补水方式没有问题,但最好保证每天2-3杯白水,否则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慢性伤害。

  20、不要盲目存茶

  存茶是有一定门槛的,一方面要对茶有足够的认识,一方面要懂得茶的习性,否则存坏了舍不得扔就只能是一堆毒药。

  21、 物以稀为贵,但好茶不一定贵

  好茶的标准是原料好、工艺好,但茶毕竟是个商品,基本的商业逻辑还是成立的,几万块一斤的茶除了稀有还有炒作的成分。

  22、好喝的茶不一定适合

  自己适合喝什么茶与自己爱喝什么茶是两回事,身体是最诚实的,如果有不适就要及时调整。

  23、大部分茶商都是好心,听劝不吃亏

  骗人的只是少数,没有人会为了几百块钱舍下老脸,或许只是你太过固执。

  24、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用杯泡的口感来评定是否好喝

  不要拿杯泡的感受来衡量全部茶类,如果一定要这么做,请先做好茶水分离。

  25、回甘不是甜

  喜欢回甘和喜欢甜是两个概念,不要拿甜度来衡量茶的好坏,毕竟你不是在吃冰糖。

  26、发酵茶也会伤胃

  伤不伤胃要相信科学,所谓“发酵茶养胃”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27、所有茶都可以沸水冲泡

  没有哪种茶是不能用沸水泡的,之所以不建议用沸水,是为了保证最好的冲泡体验,一直用沸水泡茶的只有评审员。

  28、何必在乎茶圈“鄙视链”

  喝茶是一个习惯,所谓的“鄙视链”当付笑谈吧,喝口茶没必要给自己加那么多心理负担,自己喜欢就好。

  29、隔夜茶不致癌

  茶尽量一道喝完,更多是为了保障品味的体验,但隔夜茶致癌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0、拼配是很常见的工艺

  不要认为拼配的就没有好茶,相反拼配是为了提高成茶品质,属于正常合理的工艺范畴,但拼配不等于以假乱真。

  31、慎重看待“对冲”

  对冲式品茶多是用来体验细微的区别,不同等级、工艺的茶对冲是没有太大必要的,只能算是尝试。

  32、不喜欢的不一定不是好茶

  嫌弃岩茶苦涩与嫌弃绿茶寡淡的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阶段不同,对茶的认识不同,要存有虚怀若谷的态度。

  33、问题茶别舍不得扔

  出手都有失误的时候,碰到假茶、问题茶就果断扔掉,否则谁苦谁知道。

  34、苦涩未必不是好茶

  苦涩不是问题,问题是回甘,只要有回甘,让人感到舒服、通透,一样是好茶。

  35、好茶要珍惜

  遇到少见的好茶,就要认真泡,给自己增加一点体验感,否则永远没有长进,你的保温杯不是无敌的。

  36、高香没有那么容易

  不是香气越高就越好,还要看是否沉稳,几泡就没味了的十有八九是香精茶。

  37、茶气不是香气

  茶气是一种复杂的体验感,不要盲目追求茶气,每个人的体会不同,这种感受只能自己体会。这与韵一样,不是几泡茶就能体会到的。

  38、传统工艺不一定好

  行业一直在发展,传统工艺中不只有精华,也有糟粕,取其精髓、看其本质是最重要的。

  39、不要过分看重等级

  对追求滋味和口感的人来说,等级不是必选项,低等级鲜叶一样也有很多好茶。

  40、好山好水出好茶

  这个道理不会错,好的自然环境是出产好茶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