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17:26
红茶,因茶汤和叶底为红色而得名;黑茶,因成品茶外观呈黑色而得名;黄茶,得名是因为黄叶黄汤的品质特点……
那么,现代六大茶系是按照颜色划分的吗?
其实并不是,中国六大茶系是根据各种成品茶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归纳,即按发酵程度进行划分,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与红茶。
不少茶友都知道,红茶是因干茶冲泡后茶汤和叶底呈现红色而得名的,那么你知道红茶在英语中怎么翻译吗?红茶的英文是 black tea 而不是 red tea 。
红茶的这种翻译,一种说法是因为红茶在加工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干茶逐渐变为黑色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在17世纪时,在厦门收购的武夷红茶茶色浓深,所以被称为黑茶。
不少茶在名字上就容易迷惑各位茶友,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根据名称来判断茶的种类。听上去像是红茶的大红袍实际上是乌龙茶,名字中带有“白茶”的安吉白茶却是绿茶!
还有茶友会发现:很多绿茶以“毛尖”命名,如信阳毛尖,所以不少茶友轻易的将“毛尖”归类为绿茶,但实际上,“北港毛尖”、“沩山毛尖”均为黄茶。
在茶圈中,流行以“地区+茶名”的方式给茶叶命名,如安溪铁观音,但是洞庭碧螺春却不是洞庭湖产的茶叶,而是江苏洞庭山产的茶叶。
很多人在挑选茶叶时,会以“好茶叶没有梗”作为判断依据。
实际上,茶叶的好坏,不能只看是否有梗,还要看具体是哪种茶叶。绿茶作为知名度最高的茶叶,是带给我们刻板印象的源头,因为高品质的绿茶一般是采摘嫩芽、嫩叶制成,所以没有梗就成了许多人判断茶叶好坏的标准。
像乌龙茶、普洱茶、黑茶,都要求采摘成熟的茶叶,带梗是正常现象,甚至黑茶的含梗量还有明确规定,要求在15%-18%之间。
“冷后浑”是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者橙乳状的混浊现象,是优质红茶的象征之一。不少茶友认为:有“冷后浑”现象的红茶品质上等,没有出现“冷后浑”现象的红茶品质就一定很差!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冷后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以及咖啡碱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缔结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茶叶中多酚物质含量高的茶更容易出现”冷后浑”。
像金骏眉这类发酵程度较轻的茶,出现“冷后浑”的几率就很小,所以没有出现“冷后浑”的红茶也可能是优质红茶。
其实,茶树精油和平时我们泡的茶没有一点关系!
茶树精油是从原产于澳洲的茶树叶子中提取的,茶树精油有美白皮肤、消痘消炎的功效。
既然茶树精油与茶叶无关,那么喝茶还能够美容吗?其实,正确喝茶也能达到养颜美肤的效果,所以各位茶友可以坚持喝茶来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