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19:51
饮茶虽好,但还要讲究科学
酷暑里,赵先生把茶水当成了饮料,从早到晚猛“海”,几月下来赵先生整日昏昏沉沉,失眠不振,最后竟被诊断为“茶中毒”。
怎样才能正确饮茶呢?昨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后,教你13个妙招。
(1)沏茶的用具(包括茶壶、茶杯)应用陶瓷制品,不要用金属制品。特别是不要用铝制品,以免起化学反应使人中毒。
(2)沏茶不要用刚烧开的沸水直接沏。沸水沏茶会加重茶水的苦涩味,而且还会破坏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降低茶的功效。一般是先将烧开的水倒入保温瓶内,待水温降至70℃——80℃时,再用来沏茶比较合适。
(3)不要饮用过浓的茶水。茶水中的茶叶碱、咖啡因、可可碱等浓度过大,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会使胃壁收缩,影响人的食欲,妨碍消化和吸收,甚至导致胃溃疡。患胃溃疡的人更应少喝茶。
(4)睡觉前不要饮茶。茶叶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失眠。
(5)不要引用存放过久的茶水。因为茶水中含有少量蛋白质,茶水存放过久,蛋白质和其他一些有机物质会腐败变质,饮后对身体健康不利。一般饮茶要当日沏,当日饮,不可过夜。
(6)沏茶不要乱加作料。有的人饮茶加糖,这样会降低茶叶的品质,既品不出茶香味,还会破坏营养价值。
(7)不要喝发霉的茶叶。茶叶受潮容易霉变,一旦霉变就不要再饮用,不但失去茶的功效,还会引发疾病。
(8)不要用茶水服药。茶水中含有多种化合物,用茶水服药会引起化学变化,使药效降低或完全丧失,甚至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副作用。因此,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饮茶。
(9)饭前、饭后不宜饮茶。因为临吃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影响进食和消化,还可能使消化器官暂时对蛋白质的吸收功能下降。饭后不宜马上饮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能与事物中的蛋白质、铁发生凝固作用,从而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饭前、饭后半小时以上饮茶为宜。
(10)早晨空腹不要饮茶。因为空腹饮茶会引起肾功能亢进,出现尿频、心慌,并影响胃肠功能和妨碍人体对铁质和维生素B的吸收。
(11)要经常洗茶杯,清除茶锈。茶杯中的茶锈是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在空气和水中被氧化成的一层难溶性的胶状物质,如过喝茶时带入茶锈,就会阻碍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12)女性经期少喝浓茶,尤其少女不要喝浓茶,以防发生贫血。女性月经期间要流失相当数量的血,这些经血中含有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成分,尤其其中的铁元素丢失很多,丢失的铁元素只能靠事物补充,而浓茶中的鞣酸会使食物中的铁质合成鞣酸铁盐,属于不溶性物质,不易被肠黏膜吸收,长此下去,极易造成缺铁性贫血。这样,月经失血,饮茶失铁,两者都影响人体血液的含量。
(13)不宜喝头遍茶。茶叶保存不好,容易被灰尘污染,如果先用热水冲一下,倒掉水再沏茶,就可使茶水清洁卫生。
茶为国饮,在全世界,凡提到中国肯定要提到的一样东西就是茶。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养生手段。传说神农日尝百毒,结果毒性发作,倒在地上。这时候刚好身边有一棵小树,叶子散发着清香,于是他就吃了几片叶子,结果毒性就解了。这个小树就是茶树。所以自古就有“茶解百毒”之说。
一是要分季节:
春夏两季,可以喝一点绿茶和乌龙茶,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秋冬季节则适合喝一点红茶或者普洱茶,这两种茶是温热性质的,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
二是要分时间:
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
上午喝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
午后喝杯红茶,解困提神;
晚上与朋友或家人团聚,泡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也不至于影响睡眠。
这种一日饮茶安排,大家不妨试一试。
三是要分年龄:
尤其是老年人,红茶、普洱茶可以适当多喝一点,绿茶、乌龙茶要少喝一点,尤其是乌龙茶,因为它的茶汤本来就比较浓,注意要少喝一点。
四是要冲泡有法:
洗茶最多15秒。“现在人喝茶喜欢洗茶,但是我不赞同过度洗茶。”韩驰说,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绿茶冲洗两次其有效成分浸出率为70%多,红茶为60%多。也就是说,如果过度洗茶,营养物质就会大量流失。
江和源则提醒,如果茶叶不得不洗,那么洗茶时间不要超过15秒。绿茶和白茶,最好不要洗。“但有一种例外,对咖啡碱比较敏感的人,可以喝茶前洗一遍,因为其中的咖啡碱浸出比茶多酚快,快洗可以去掉部分咖啡碱。”
按照书本或者茶艺师推荐的比例冲泡最好,老年人可适当淡一些,尤其是新茶寒性更强,因为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醇类、醛类含量较多。所以新茶虽香,但只宜轻品,不宜畅饮。
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茶叶后,如何让它发挥最大功效,也是一门学问。韩驰说:“不同的茶,保存、冲泡、饮用的方法都各有讲究。”
五是保存得法:
茶叶最怕潮湿异味。保存的容器以锡瓶、瓷坛、有色玻璃瓶最佳;其次宜用铁听、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纸盒最次。容器要干燥、洁净、不得有异味。盛好保存的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这些地方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当年的新绿茶也可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冻室,能保存3—6个月。
六是饮用适量:
每天12克最适合。江和源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
吃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
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七是冷热要适当:
韩驰则提醒,随着功夫茶的流行,人们喝茶“越来越烫了”,这是非常不对的。“人们喝茶本为保健,但喝烫茶会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得不偿失。
茶有提神醒脑、促进消化、有益健康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如果饮茶过浓,就会伤害身体。对于老年人来说,注意饮茶的浓度对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老年人经常性地大量饮用浓茶容易出现很多身体不适状态,比如说,容易造成胃液稀释,不能正常消化。一个人每天正常分泌胃液是1.5——2.5升,这些胃液能够对一个人每天所摄取的食物进行合理消化。当大量饮用浓茶后就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
另外,茶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茶叶中含有鞣酸,红茶约含5%,绿茶约含10%。当人体大量饮用浓茶后,鞣酸与铁质的结合就会更加活跃,给人体对铁的吸收带来障碍和影响,使人体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而且喝浓茶易产生便秘症。茶叶中的鞣酸不但能与铁质结合,还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块状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导致便秘症的产生。对于患有便秘症的老年人就会使便秘更加严重。
最后,浓茶致使血压升高和心力衰竭。浓茶中的咖啡因,能致使人体心跳加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浓茶液大量进入血管,能加重心脏负担,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加重心力衰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