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8:02
油茶是山茶属植物,全世界有196个种,共分4个亚属,19个组,其中90%分布在我国。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种质资源丰富。油茶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据统计,全国有油茶林面积6000多万亩,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
油茶按花色来分,有白花(普通油茶、攸县油茶等),红花(湘江红花油茶,茶陵红花油茶等)和黄花(金花茶)三种,按果实可分为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普通油茶为中果型,开白花,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茶品种。
茶油色清味香,是最好的食用油。每百公斤干茶籽可榨茶油23—30公斤,茶油的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其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8.9%;茶油中没有人体难以消化的芥酸和山俞酸,只含极低的花生酸,食用后容易被消化,又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茶油中没有引起人体血管硬化和血压增加的胆固醇,对防治心脏病和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故而油质极好。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
茶饼为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用途广,价值高,据分析,茶饼含粗油脂25%、氮1.99%,磷0.54%,钾2.33%,皂素8.78%。茶果壳中含单宁含高达50%左,含糠醛达18%以上,比棉籽壳、玉米秆等含量都高。油茶木材坚韧,是工农业用具的良好用材。
一、油茶的主要形态特征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高一般为2—4m,基径为8—20cm,树龄100—200年,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达6—8m,地径达30—40cm,树龄可达400年。
树皮幼壮龄时为棕褐色,光滑。老龄时期为灰色或灰褐色。
小枝为棕褐色或淡褐色,有灰白色或褐色短毛。小枝有项芽1—3个,一般紫红色为花芽,黄绿色为叶芽,中间一个为细长的叶芽,鳞片紧密。
叶一般为椭园形,卵形,单生,互生、革质,长3.5—9cm,宽1.8—4.2cm,1年生叶柄上有较密灰白色或褐色柔色短毛,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为较深的锯齿,上端密下部稀,幼叶齿端具黑色革质小刺,老叶脱落,中脉两边稍突起,表面中脉有淡黄色细毛,侧脉近对生,叶表面显光泽。
花为两性花,白色,罕见有少数植株的花瓣有红色或红斑。花无柄。萼片4—5枚,彼此相等,呈覆瓦瓣状排列,角质,萼的外面全被银灰色丝毛,花瓣倒卵形,脱落性,5—9枚,彼此分离,一般尖端凹入;雄蕊多数为2—4轮排列,内轮分离,外轮2—3轮的花丝有部分联合着生于花瓣基部;雌蕊通常与花瓣相连脱落。花药黄色,罕见花药变成花瓣状,形成了重瓣花。雌蕊一般比雄蕊短,3—5分裂,柱头稍膨大,子房密被银灰色或淡褐色绒毛,子房3—5室。
朔果圆形、桃形、桔形等不一,成胞背开裂。幼果被青色毛,成熟时一般无毛。每果约有70%以上胚珠发育成种子,有1—16粒,一般4—10粒,每室有1—4粒饱满种子。种子茶褐色,黑色,种仁白色或淡黄色,胚微突与种子同色。
二、油茶的分布
一、油茶的水平分布
油茶适生于低山丘陵地带,在世界上分布不广,我国为其自然分布中心地区,其水平分布具有分布区广、很多地区分布不连续以及分布区内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的特点。我国有一定面积和栽培历史的油茶物种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茶梨、博白大果油茶、白花南山茶、南荣油茶和苍梧红花油茶等13个种
普通油茶是分布面积最广,栽培历史最久,占油茶总产量最多的一个宽生态幅物种。分布于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0′的广阔范围内,南北跨16个纬度,东西横过22个经度,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和安徽等16个省(区)1100多个县,其中油茶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基地县有153个,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总产的85%以上。是我国的主要的油茶商品基地,现在栽培面积和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油茶林自然分布区内的地形,多为低山丘陵,亦有部分为中山和高山,土壤为酸性红壤和黄红壤,油茶在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粘性重的红壤和黄红壤及石砾多的土壤均不宜油茶栽培。
油茶的植被属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常见的有野桐、盐肤木、铁芒萁、葛藤、映山红、铃木、金樱子、野山楂、胡枝子、山矾、卫茅等,在南部或荒芜的油茶林,植被更为丰富。
二、油茶的垂直分布
油茶不但水平分布广,而且垂直分布的变化亦很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的变化和不同的土壤层及植被,出现了一定的分布规律。
油茶的垂直分布上限和下限由东向西逐渐增高,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200—600m低山丘陵,但亦有达1000m左右的山区,中部地区大部分在800m以下,个别地方达1000m以上,西部的云南、贵州等地油茶多在1200m以上,有的达2000m左右。尽管由于各种条件,油茶垂直分布各地互有差异,但由东向西,上限和下限逐渐增高的趋势是很明显的。
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为0.4-0.6℃,有的甚至为1.0℃。空气湿度一般随海拔升高而上升,土壤湿度随海拔增加而下降,风速增大,光照增强。由于气温随海拔增高而下降,油茶的物候期也会改变。因此造成不同海拔高度的油茶生长和结实产生差异,一般来讲低海拔地区油茶的产量普遍是较高的,而高海拔地区油茶的产量则有高有低,这是在不同海拔高度上温度、湿度和光照对油茶生长和结实综合影响的结果。海拔在300m左右范围内,油茶产量可以发挥最大增产潜力。
不同的海拔高度对油茶果实性状是有一定影响的,果实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丘陵果实大,出籽率高;山地丘陵果实大小和平均出籽率比丘陵低,而山区含油量较山地丘陵为高。单果平均重、单果籽量、出籽率、出仁率、从低海拔到中海拔相应有所减低。
三、油茶的生态特性
我国主要栽培的油茶物种,因其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其生态特性也各有差异。按各物种的适应范围和生态习性,可划分为宽、窄和局限生态幅等三种生态型。
1、宽生态幅的物种:如普通油茶在亚热带地区的南、中、北三个气候带都有广泛的分布和大面积栽培;小果油茶在中亚热带及北亚热带南部地区中海拔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攸县油茶宜在中、北亚热带的低山、丘陵生长。
2、窄生态幅物种:如越南油茶、广宁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性喜高温高湿,适生于夏热冬暖,有明显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性质的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生长。
3、局限性生态幅物种:如腾冲红花油茶、威宁短柱油茶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局限于云贵高原的高寒地带生长。
实践证明不仅油茶各个物种间的生态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即使是普通油茶这一宽生态幅的物种,由于长期受到各个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作用和人工栽培的影响,已演化出许多自然类型和农家栽培品种。
我省绝大部分地区为普通油茶适生栽培区,正常气候条件对油茶的生长发育是十分有利,但由于季风环流和地形影响,有的地区会出现秋旱,寒潮和台风(沿海地带)等灾害性气候,加之本物种具有秋末冬初开花,一年四季花果不断的生物学特性,故一年之中任何反常气候都将影响其花果生长发育和产量。
普通油茶花期最适气温为14—18℃,在这种气温条件下对油茶花虫媒授粉,花粉发芽孕果都很有利。然而,如此期出现低温、阴雨等反常气候,则使油茶造成大量落花落果而减产。试验证明花期连续阴雨超过20天,降雨量超过200mm以上,平均落花率达70%以上。晴天成果率比雨天高出4倍左右。
普通油茶适生的生态条件为:
地形:低山、丘陵;山地海拔900m以下,(南部阳坡),600m以下(南部阴坡);海拔720m以下(北部阳坡)为宜。
土壤:红壤、红黄壤、山地黄壤,土层70cm以上,有机质含量1—3%左右,pH值4.7—6。
气温:年平均气温16—21℃,≥10℃年积温5000?a6000℃,1月平均温度5?a12℃,极端最低温<?a10℃;盛花期日均温≥10℃。
雨量:全年降雨量900?a1500mm。日照:全年日照1600?a19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