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18:23
中国人经常以茶待客,形成了繁复的饮茶礼仪。广为人知的是“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下面的一些茶礼仪,我们常常忽略,如果遇到讲究的人,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缺乏常识的失礼表现!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客人杯中或先倒一部分茶在一个杯子里再把杯子里的茶倒在客人的杯中。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倒茶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不要边奉茶边说话,以防唾沫溅入杯中。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在进行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若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若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茶,是礼敬的表示,友情的象征。茶能传情,更能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无论泡茶、还是奉茶,都有其中的讲究,分享给更多人一起知晓这些最基本的泡茶礼仪。
茶礼仪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历史上的茶礼仪茶文化一直沿用至今,而且随着发展形成了奇特的饮茶风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是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就有了这个“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饮茶风俗,在社交场所的茶礼仪文化!
茶礼仪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历史上的茶礼仪茶文化一直沿用至今,而且随着发展形成了奇特的饮茶风俗。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茶礼仪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历史上的茶礼仪茶文化一直沿用至今,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有学问,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讲究。文章主要介绍一下茶艺中的礼节——倒茶礼!
“手”同音“首”,双指弯曲相当于双膝,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忱。接受不同身份的人的倒茶,叩指礼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晚辈应该主动给长辈敬茶,但是有些时候,一些和蔼可亲的长辈也会给我们倒茶。这时候,作为晚辈可不能失礼了,那如何用叩指礼表达我们的尊敬呢?可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般敲三下即可。
现在平辈之间比较随意了,一般都是勾勾搭搭、嘻嘻哈哈的,叩指礼也没有多少人注意。但当不太熟悉的同辈给你倒茶时,礼仪还是要注重的: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晚辈都讲究礼仪,那长辈更不可失礼,否则会被指责老气横秋。当有懂事的晚辈给你倒茶时,可用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