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7:12
其实,茶叶的耐泡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芽叶比例及完整程度,制茶时的烘焙程度,泡茶时茶水比例、冲泡时间、水温,茶叶存储的时间等等。
那么,到底茶叶耐泡程度和上述因素都有关系呢?
NO.01
树龄及生态环境
白茶茶树以灌木居多,兼有少量小乔木,树龄以30年以内的新茶树为主,30-70年的茶树总量相对较少,而百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更少。
而树龄越高的茶树木质纤维化程度越高,内含物质也越丰富。所以从树龄的角度来讲,树龄越长的老树茶相对更耐泡,茶汤也更浓郁。(新茶虽不耐泡,但鲜爽十足。)
除此之外,茶树的生长环境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
一般来讲:
茶树日照时间短的耐泡度高于日照时间长的,所以高海拔茶山产出的白茶会比平地、低海拔的茶树产出的茶叶更耐泡;
此外,人工打理茶树的耐泡度低于野生有机状态的茶树,所以有机种植管理的茶树或野生的茶树产出的茶,会比普通种植的茶园里的茶叶更耐泡。
因而,买茶时选择高海拔的野生(有机)老树茶,会更耐冲泡。
NO.02
芽叶比例及叶梗粗细
白茶中维持一定数量的芽叶比例,有利于白茶的耐泡性增加。全是芽尖的白毫银针相对不耐泡,而一芽一叶或者二叶的白牡丹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而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三叶的寿眉耐泡度又更高一些。
除了芽叶,叶梗的粗细也是一个重点。一般来讲,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所以茶越细越香,茶越粗越耐泡。
另外,茶叶冲泡时水浸出物是从芽叶细胞由内而外的析出的,而白茶是叶芽保持最完整的茶类,滋味不会一下子都泡出来。所以泡白茶我们要有耐心,如果第一泡没什么味道,不要急着否定白茶的品质,因为精华是由内而外的缓慢释放。
NO.03
烘焙和发酵程度
白茶耐不耐泡,工艺很重要。
懂茶的朋友都知道,茶类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而轻微发酵的白茶不炒不揉,既能最大程度的将醇厚的茶香以及特有的花香“晒”出来,亦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茶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保障芽叶细胞的完整,以致于水浸出物释放较慢,不会短时间出汤。
白茶的制作工艺虽然相对简单,但最后一道干燥的工序却十分重要,传统工艺的白茶一般选择用木炭低温焙干,一些量产的茶叶则采用机器直接烘干,不同的干燥方式,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
一般低温炭焙的白茶滋味浸出慢,相对更耐泡;而高温机器烘焙的白茶滋味浸出快,相对较不耐泡。
NO.04
冲泡方法及水温
1.投茶量和水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
2.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
3.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高山茶用开水直接冲泡,平地茶用80-90度水冲泡。
NO.05
茶叶的存储时间
白茶在规范的储存过程中,经过内酶或外酶的转化,其内涵物质变得愈加丰富,因而耐泡度也变得越来越好。所以老茶比新茶更耐泡。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越耐泡,一般来说,陈放五年以上的老白茶,适合先泡后煮;十年以上传统工艺、存放良好的老白茶,一泡可以喝上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