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 14:01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反省自我的价值?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字——静。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自我放松的境界。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这比同样主静的宗教的境界高出无数倍。宗教的静是妄思空想和懒惰,茶道的静是自我反省和修养。
中国三大茶道流派: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背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他们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场,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